我校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
暨作品大赛河南赛区复赛中荣获一等奖
医学院 刘超怡 杨婉铭
2021-04-26
4月20-22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河南赛区复赛在郑州科技馆举行。我校代表队在“生物环境”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一项。
医学院刘超怡老师指导,2019级临床医学一班杨婉铭的作品“培养基复刻中原记忆——‘豫’见木兰”获评“生物环境”组一等奖,并荣获本组冠军;刘超怡老师指导,2019级临床医学一班金正阳、刘熙铭的作品“逐梦扬威、展翅高飞”获评“生物环境”组二等奖;刘超怡老师指导,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韩秋霞、李龙娟的作品“伶仃越洋、两岸相聚”获评“生物环境”组三等奖。
“培养基复刻中原记忆——‘豫’见木兰” 以细菌在培养基接种培养后形成绘画作品的方式,将科学和文化融合,传承花木兰“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使命精神,传承中原文化。作品将作为“生物环境”组冠军,与其他组四支冠军队伍代表河南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
近年来医学院围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本次赛事得到医学院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实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初赛和复赛中,为作品提供实验环境和指导支持。今后,医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科技活动助推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创作和实践,为推动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大赛相关信息: 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全国共设28个分赛区。大赛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设置“未来教育”“智能控制”“生物环境”“风能利用”四个命题五个组别。围绕社会现实问题、微生物多样性、前沿科技和科学教育理念,以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为“使命”担当,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和工程等技术,融合科学、人文与艺术手段自主创意提交作品。河南赛区有534支队伍报名,提交有效作品432个,52支队伍挺进河南赛区复赛。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5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
我校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
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医学院 刘超怡
2021-07-28
7月19日-22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办。我校医学院刘超怡老师指导,19级临床医学杨婉铭同学的作品“培养基复刻中原记忆——‘豫’见木兰”获评生物环境组二等奖。
“生物环境”组比赛以“使命”为主题,参赛选手需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规律,结合自己的创意以细菌为材料绘制画作。比赛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综合考察同学们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艺术设计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比赛以作品展示和陈述、现场答辩、现场实验制作和竞技等形式开展。
本校获奖作品“培养基复刻中原记忆——‘豫’见木兰”,以细菌画的科普形式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描绘了花木兰“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使命精神,也表达了医务工作者牺牲小我、顽强抗疫的使命精神,在新时代下将木兰精神呈现出新样态。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学生的认真准备,指导老师的精心付出,以及医学院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实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体现了近年来医学院围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鼓励学生持续参与实验探索和创新活动的成效。大学生肩负时代重任,今后医学院将进一步助推大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成长,动员学生关注科学,积极实践、勤于创造,为推动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大赛相关信息: 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为教育部确定的2020-2021年度35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全国共设28个分赛区。大赛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设置“未来教育”“智能控制”“生物环境”“风能利用”四个命题五个组别。本届大赛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和工程等技术,融合科学、人文与艺术手段自主创意提交作品,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167所中学和604所大学的32848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规模达历年之最,经各赛区复赛,150支参赛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