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医学系 >> 正文
优秀学子就业典范

                                    医学系  王文学

西藏是一个缺氧而不缺信仰的地方,下决心来西藏好像还是前几天的事,没想到在西藏日喀则已经工作半年多了。

去年通过西部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工作,后来转战到西藏的日喀则地区,这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依旧是一名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不仅仅是青春口号,更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在学校读书时就一直关注祖国的边疆建设,在那时就把就业意向定在基层、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边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5213544 莎车县老城区,是我们疫情防控组担负的片区,在这里与同事们一起担任核酸检测工作,外来人员排查工作,同事们的热情让我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面,也正是和同事们的交流才知道西藏比新疆更为紧缺医疗人才,但是也知道西藏的环境更为艰苦,昼夜温差大,山区多,交通不便,海拔高,氧气稀薄,也正因如此,很多内地毕业的医学生不愿意到西藏工作,得知此消息后,决心去了西藏做了一名基层医生,若青年党员不去西藏,那还会有谁去西藏为当地的牧民服务呢?

新疆的医疗人员数量相对于西藏而言还是比较多的,西藏更需要我们医疗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身西藏,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报名西部计划,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来到新疆来到南疆的莎车,但考虑到国家,特别是目前西部紧缺医疗卫生人才,作为年轻党员应积极作为、率先垂范,要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做一名基层医生的原因。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4191732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正是马老师的言传身教,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学医的初衷,也坚定了我在西藏做一名基层医生的决心,去年冬天我来到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日喀则。以前对日喀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韩红的歌声里,蓝天白云,河水悠悠,来到后才发现日喀则自然景色不输给想象,只是海拔高,氧气稀薄,稍微剧烈运动,便气喘吁吁,好在当地朋友的关心帮助下,很快适应了高原环境。西藏民族风俗多元化,民族宗教意识政治高度的一体多元,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尤其是在边疆,在基层,更要主动融入当地的风俗文化中去,主动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字,这也是我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情,只有解决沟通障碍,才能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当地牧民的热情与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更加坚定了扎根西藏服务、高原的决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少数民族当亲人,把患者当朋友,我们黄科院走出来的学生最突出的就是能吃苦,能抗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抗压,凭借拼搏、实干、奉献的精神,已经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时间可以改变很多,改变容颜,改变乡音,甚至他乡变故乡,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们来西藏的初衷,在这里能真正体会到医学的使命与责任。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医疗资源匮乏,需要大批医疗人才深入基层做健康守门人。 

在儿科工作的这半年感触颇深,当地村民从乡里到县里需要2-3小时的车程,从县里到市里往往需要5-6小时的车程,就医不方便,往往小病靠拖,大病靠扛,尤其需要医务工作者农牧民的健康守门人,国家为此做了大量努力,所以需要我们踏出校园的医学生,尤其是青年党员,积极投身祖国事业,深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祖国边疆绽放青春之花!

西藏有群山沟壑、雪山,还有零星散步的云团,如果青春需要一次飞跃,请行走在雪山之巅。我们要用行动诠释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争做做党和人民最信赖的健康守护者,只要祖国需要,处处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附:《赴西藏日喀则》

青春赴边疆,

结伴建设新西藏,

再道亲友莫相送,

离别情义长

待春归

风吹花草香

边疆也是第二故乡!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4191642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4191702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4191650

 

学校地址: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 (南校区)    招生热线:0371-68787233      传真:0371-68782299      Copyright © 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2420号-1

学院微博

微信扫一扫

新闻随时看